首页>资讯 > >正文

“算”领潮流 “力”赋发展 ——宁夏数字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CWW)宁夏数字经济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赋能自治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按照“十四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和原则,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西部数谷”建设成绩斐然,宁夏数字经济发展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宁夏枢纽节点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宁夏枢纽建设抢抓发展机遇,率先探索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按照国家批复目标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6月,集群已建在建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总数达34.9万架,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20.6Tbps,网络水平西部领先。多元算力全面布局,当前算力结构以通算与存储业务为主,业务比例占到61%,智算和超算业务加紧布局,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围绕数据中心上游IT及网络设备制造、数据中心配套基础设施制造产业,中游数据加工清洗产业、下游数据应用全产业链条,以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2022年首届“西部数谷”算力大会签约24个项目,总投资金额727亿元,目前有18个落地开工,落地开工率达到75%,总投资额500亿元,占签约总额近70%。

二、互联网交换中心推进网络资源集聚。

交换中心网络基础已建成上线,一期一阶段网络建设具备业务接入能力,可满足各类对等互联和转接互联业务的近500Gbps带宽接入需求,峰值流量约可达310Gbps,与20余家企业签订(或计划签订)合作协议。规划推进宁夏全境内数据交换及算力调度全覆盖,计划搭建“银川&中卫双中心”数据交换和算力枢纽平台架构,同时在石嘴山、吴忠、固原新增部署远端POP节点接入设备,实现宁夏全境内数据交换及算力调度全覆盖,接入带宽可达1.6Tbps。

三、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加速推进能源转型。

截至2022年年底,宁夏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040万千瓦,装机占比突破50%,新能源超越煤电,成为宁夏电网第一大电源和全国第四个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的省级电网。全力攻坚“源、网、荷、储”关键技术瓶颈,不断提升电网支撑和消纳新能源能力,首批电网侧液冷大型储能项目中核同心泉眼100MW/200MWh储能电站成功并网。清洁能源制造产业链逐步拉长,多晶硅、单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链环环相扣、协同发展,风机整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产能不断刷新,全区清洁能源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

四、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成绩斐然。

推进医疗数据共建共享,建立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的五级卫生医疗信息专网,率先在全国实践省一级云平台模式,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儿童免疫规划、“120”急救网络一体化、血液综合管理等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设立互联网医院146家,全国在宁夏备案注册医师近9万名,推行家医服务新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全国专家远程门诊”“银川市专家远程门诊”和“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三大“互联网+远程门诊”应用场景,制定“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标准等20项,建成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强力发展数字健康新业态,设立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产业园,引入互联网医疗和大健康企业145家,形成了集群化发展态势。深化科研引领,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卫生健康)特色基地建设范围,搭建13个“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场景任务,成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广州—宁夏MedBrain研究与应用中心,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动能,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开发和技术研发。

五、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圆满收官。

基础设施水平跻身全国前列,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5位,全市各学校200M以上互联网带宽接入率、“班班通”数字教学设备配备率、在线互动教室学校普及率、数字校园建设覆盖率等全部达到100%,基本实现全区学校网络高速互联、信息高效互通、资源高度互享。提升教育资源可及性,建成宁夏教育云平台,向全区150万教师、适龄学生及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数字化手段促进教育资源普惠均衡和教学质量提升,全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率、教学应用普及率达到100%,中小学校“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覆盖率达到100%。提升教师数字教育素养,开展教师信息素养评价定级,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数字画像,2022年,全区6.9万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各级教研员参加了信息素养测评,合格率达99.93%,优秀率达69.97%,较2021年增长8.82%。

六、全国“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多点开花。

全面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建设实施方案,全区有17个县(区)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审查,固原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并探索形成教科书式经验。提升供水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水利云升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供水网络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水源一水厂一水池一水管一入户全流程数字采集工程,打造多样便捷的惠民服务端口,为设备接入、应用管理、数据联通等提供强力支撑。加强供水科技创新研究,与清华大学联合统筹研究项目10项,形成了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48项。培育数字治水产业,组建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搭建了水联网数字治水(银川)技术创新中心,截至2022年年底,吸引入驻企业50多家,完成产值累计6亿元,累计税收4000多万元。

七、全国“数字供销”示范区全面起步。

全区20个市、县(区)出台“数字供销”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其中,中卫市、贺兰县、同心县、盐池县、平罗县、中宁县、彭阳县作为先行先试示范市、县(区)率先启动建设,为全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初步构建农事服务全流程保障体系,宁夏供销社指导市、县(区)供销社积极构建农事服务体系,从产前农资供应、测土配肥、技术服务,产中耕、种、管、收,到产后储、加、运、销等,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产业链综合化服务。加强供需合作,宁夏供销社分别与上海、浙江、江苏供销社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交流协作、开展贸易经营、加强项目投资,2022年,宁夏供销社全系统累计完成农资、农产品等销售总额108.89亿元,首次超过百亿元大关,实现利润1.53亿元。

八、数字黄河建设持续优化。

立足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黄河干流布设了6个监测点位,每月开展一次监测,同时在贺兰山、罗山、六盘山布设了生态样地,逐步开展森林草地监测,“一河三山”生态监测网络目前已初步成型。“黄河云”建设工程稳步推进,目前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黄河云算法云服务持续部署,不断开展对企业的上云迁移和云上创新的产业孵化工作,逐步提升黄河保护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九、数字赋能特色农业态势良好。

实施数字牧场建设,完成月牙湖万亩奶牛养殖园区等牧场设备智能化改造,建设完善精准饲喂、牧场管理、粪污处理等智能系统,开启“云养牛”模式。推动葡萄酒数字化管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着力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示范基地及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数字化平台和数字营销平台,实现葡萄酒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营销推广,形成葡萄酒管理及销售基础数据库。强化枸杞质量溯源监管,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批筹建,建设全区统一枸杞产品质量溯源平台,完成自治区级枸杞产品质量溯源平台服务器、田间监测设备、机房等硬件设施搭建,实现宁夏枸杞溯源网站注册、溯源标签和二维码设计。推动农业大数据建设,全区以滩羊、葡萄酒、枸杞等产业作为突破口,整合各类农业应用系统及数据中心,目前已建立宁夏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等五大数字化信息平台,提供精准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建设“数字供销”示范区,实施“供销云”工程,打造供销大数据应用平台,结合“银川电商产业直播公共服务平台”,全力做好“数字供销”农事服务平台承接运营工作。


标签:

相关阅读